西湖龙井鉴赏网

昆山的玉出昆岗:1500年前昆石传说与现代创新精神的交融

10-23

昆山的玉出昆岗:1500年前昆石传说与现代创新精神的交融

《昆山市经济社会统计资料(1949-1990)》显示,1978年,昆山国民生产总值2418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1元,职工平均工资496元。如今,昆山已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4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4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735元的县级市,综合实力连续15年雄踞全国百强县(市)之首。

昆山虽然属于县级市,但在国人心目中已树立起高大形象——由于在全国县级建制中的综合实力出类拔萃,2005年就摘取了“百强县之首”的桂冠,至今还处在“排头兵”的位置。这个荣誉来自于昆山人坚持不懈的接力打造,来自于昆山人崇尚创新的接力驱动,终于竖起了引人瞩目的丰碑,走出了尽显风采的“昆山之路”。昆山何以能如此牵引视线、聚集人气?因为昆山人的骨子里在一如既往地迸发着创新精神。1500年以来,遗传着生生不息的创新基因,才迎来了今天万紫千红的新气象。

昆山是一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的风水宝地,早在史前就有先民居住,秦国统一天下后开始设县,从娄邑、娄县一路走来,到了公元507年的南朝改称为昆山。随后,昆山常有熠熠生辉的文化亮点跻身于某一方面名列前茅的第一方阵,绽放出耀眼光华。每一次成功,都是创新基因的勃发而带来了胜出好运。

创新基因孕育了昆石,成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精致的昆石

有一说是,昆山的改名灵感来自于城内山中白石的发现。由于山体似马鞍,俗称马鞍山,山不高,山很小,显得平淡无奇。直到南朝时,有一位僧侣偶然发现山中蕴藏着晶莹剔透的白石,经过去沙、浸泡后,表现出巧夺天工的的精致,因此被爱称为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有一句“玉出昆岗”的词句吸引着邑地文人的眼球。句意虽指昆仑山产玉,但是玲珑石洁白似玉,毫不逊色,可以和昆仑玉石相媲美。于是,邑人就有“借光”名山和昆仑“攀亲”的念想,遂将“娄县”改名为“昆山”。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命名——虽然昆山地处江南水乡,却有了顶天立地的高山形象,从此引领昆山人去登攀峰巅,做着争高争强的美梦。

既然让昆山傍上了昆仑山,山中的“玉石”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为“昆石”。自古以来,奇石繁多,要让昆石脱颖而出谈何容易。论历史昆石较短、论资源昆石较少,论质地昆石不算最佳、论形态昆石不算最绝,如要跻身名石行列,势必展开创新思维,为昆石锦上添花,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通过观察,昆石虽产于同一座小山中,都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但石品质地迥然不同,各领风骚。为了诱发赏石者的审美情趣,昆山人在命名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根据形态,点明鬼斧神工的造型,如《猴子捞月》、《东方醒狮》《武功绝拳》等;根据形质,表明栩栩如生的归类,如鸡骨峰、海蜇峰、胡桃峰、雪花峰等。这是昆山文人闪烁出来的创新智慧,顿使命名妙笔生花。由于每块昆石都有诗情画意的命名,就能产生出无限遐想,生发美感,引发爱恋,令人痴迷,令人神往。曾有《初生牛犊》(鸡骨峰)的昆石,即使没见过,也能望文生义,产生好感——想得出那是一件“形似牛,质如骨”的生动石品。由于命名者营造出浮想联翩的空间,使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昆石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由于昆石小巧玲珑,美不胜收,因此后来有高人将昆石和安徽灵璧石、广东英石、江苏太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究其原因,昆石除了本身形态优雅外,还采用了一系列的创新命名——傍名胜,借光环,从昆山到昆石的“美其名”;模轮廓,表峰峦,从形态到形质的“美其名”,才使昆石成为一国之宝。

创新基因孕育了玉山雅集,成为古代三大雅集之一

原栽于玉山佳处的并蒂莲旧影

历史进入到了元代末期,昆山正仪冒出了一个富甲江南的名士顾阿瑛,他博学多才,又财大气盛。当他决意一掷千金组织雅集时,曾为艺术定位举棋不定。论才艺,他书画俱佳,诗文皆通,也喜好唱腔弹曲,那用什么主项切入才能吸引胜流呢?

顾阿瑛知道东晋时的绍兴“兰亭雅集”,以研究书法艺术为主;北宋时的洛阳“西园雅集”,以研究国画艺术为主。昆山的雅集如要鹤立鸡群,一鸣惊人,一定要另走新路。于是,前人孕育的创新基因又在后人心中涌动,他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切磋昆山腔”作为雅集主业,令人耳目一新。从内因上看,顾阿瑛本人热爱唱曲赏戏,在吴中一带小有名气,一旦“筑巢”,定能“引凤”;从外因上看,当时南戏盛行,四大声腔处在优胜劣汰的非常时期,作为昆山人理应为昆山腔的胜出而助上一臂之力。而且,顾阿瑛的家乡是一个戏曲胜地,早由唐代宫廷名伶黄幡绰在那里传播雅韵,如在具有戏曲底蕴的“傀儡湖”和“行头浜”周围进行昆腔研究,一定会引来趋之若鹜的人流。

后人作《玉山雅集》图

为了增强雅集吸引力,顾阿瑛又有新创意。如,雅集命名也聪明地“背靠大树”,虽然雅集地点设在城外正仪,却舍近求远地称之为“玉山雅集”,因为国人爱玉,可引发慕名欲望。又如,将雅集环境营造得典雅优美——楼台亭阁相映生辉、水石花木相衬成趣,还栽种了鲜为人见的琼花和并蒂莲,可以引来满座高朋,然后触景生情,引发奇思妙想。再如,组建家班,广揽名伶,佳处藏娇,赢来了“声伎之声,甲于天下”的美誉。这种地灵人杰的雅集,怎不让人怦然心动?

由于玉山雅集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玉山雅集的家班令人赏心悦目,果然,方圆数百里的曲家乐此不疲地赶来相逢知己,聆听知音。如剧作家高则诚、柯九思,文学家杨维祯、倪云林等都是玉山雅集的常客。特别是附近千灯的顾坚,更是求贤若渴,拜倒在雅集之中,大家为他正在创立的昆山腔而出谋划策。

由于玉山雅集在昆曲发展史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后人把玉山雅集和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雅集。这是顾阿瑛的创新基因所孕育出来的文化大业,使一个乡间雅集赢来了“全国三大雅集之一”的声誉。

创新基因孕育了昆山腔,成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

昆山腔创始人顾坚画像

中国的戏剧史可以从唐玄宗时兴起的参军戏、傀儡戏算起,经过宋朝的北曲、元朝的杂剧后,南戏逐渐盛行,表现出百花争艳的新局面。所谓南戏,就是发端于温州、永嘉一带的杂剧,那时,其所用曲调基本都是和各地方言结合的村坊俚曲。经过优胜劣汰后,到了元末,较有影响的南戏声腔有江西的弋阳腔和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

当各种南戏的声腔传到昆山后,千灯曲家顾坚面对诸腔竞争的复杂局面,心怀大志,梦想创立一种新腔,争取后来居上。于是,他在“善发南曲之奥”的基础上“善作古赋”,就是跳出原来低俗格调,将唱词雅化。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大胆突破,顿使新腔高雅,曲友欢欣,并被邑人亲切地称之为“昆山腔”,使昆山地名首次和地域唱腔紧密“联姻”。通过传唱昆山腔后,使昆山地名更加深入人心。

昆山人不但将昆山腔融入了南戏“四大声腔”的圈子,还做着“出乎三腔之上”的美梦。面对诸腔生死竞争,热恋昆山腔的同仁们酝酿着更深层次的创新妙策。这时,从江西投奔昆山怀抱的魏良辅,对具有发展前途的昆山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要使昆山腔成为后起之秀,就必须进行扬长避短的“手术”。经过深思熟虑,魏良辅最后确定了改变方言制约、唱法粗糙、伴奏单调的创新方案,终于使昆山腔走出了本土,走向了全国。

魏良辅等能人志士实施了五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措施:一是抛弃方言,换用“中州韵”的官话演唱,打通了传播阻隔;二是采用宫调,细化节奏,将唱腔设计得委婉动人,成为沁人心脾的“水磨腔”;三是广采博收各地曲牌,集南北曲之大成,修腔定格,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曲牌体”结构;四是加强伴奏,把曲笛选作主奏乐器,奠定了昆山腔独有的具有典雅风采的基础;五是丰富各种演唱方法,使昆山腔更加妩媚幽雅,流丽悠远。

由于昆山腔新意绵绵,最后获得了“惟昆山(腔)为正声”(魏良辅语)的好运,成为一花独放的“百戏之祖”。不可否认,这是几代昆曲先人的创新基因驱动出矢志不移的改良热情,昆山才捧出了一张让世人痴迷的亮丽名片。

创新基因孕育了《浣纱记》,成为明代三大传奇之一

《浣纱记》书影及内文工尺谱

到了明代中期,昆曲日臻完美,已不满足于清唱表情,而尝试着彩唱演剧。当然,演剧首先需要编写剧本。当时的昆曲,经魏良辅等人的研制定型后,细腻婉转,深得文人青睐,并有曲家开始倚曲填词,编写传奇。所谓传奇,就是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的戏文。当时的文坛已形成群起编剧的态势,数量可观,有数百部之多,但后人把《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列为明代三大传奇,是何道理?原来,这三部戏剧都把政治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并都运用典雅的语言,提升了戏剧的格调,成为传奇中的精品。如山东章丘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水浒英雄故事”,江苏太仓王世贞的《鸣凤记》写的是“明代忠奸故事”,江苏昆山梁辰鱼的《浣纱记》写的是“吴越争霸故事”,都以精湛的文学性和曲折的故事性融为一体,因此在所有传奇中脱颖而出,各领风骚。

《浣纱记传奇》剧照

特别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更以“骈俪”文风在戏坛上树起了“昆山派”的大旗,因此成为昆曲走向昆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虽然《浣纱记》并非是昆剧的率先之作,由于所表现出来的新风新貌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因此引起了戏曲界的轰动。这又是创新基因的遗传产生出的巨大作用。梁辰鱼先是受到顾坚“善作古赋”的影响,再是受到曲圣魏良辅的言传身教,所以梁辰鱼的艺术主张和顾坚、魏良辅他们一脉相承,并有着更加进一步的追求。梁辰鱼的昆剧,辞藻注重典故,强调文采,从而得到了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共鸣,并在后期的戏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在昆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继承了梁辰鱼的的典雅风格,使昆剧总是传承着高品位,最终被确定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文化遗产。如果要追根寻源的话,梁辰鱼创编的《浣纱记》率先垂范,功不可没。

正因为梁辰鱼在昆剧方面的杰出贡献,所以在跨世纪时建成的北京“中华世纪坛”上,出现了 “公元1593年,癸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戏曲家梁辰鱼约本年卒,作《浣纱记》”的记载。在这一字千金的铭文中,梁辰鱼竟在全国级的名人行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为昆山争得了荣誉,令人自豪。

创新基因孕育了昆山之路,成为中国百强县之首

昆山市徽图案

昆山从改名以来已经走过了1500年,名声在外的“昆山之路”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的,已有将近40年的历程了。一路上,昆山人的创新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并且在不断优生优育,直至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使创新基因在与时俱进的大背景下发生了突变,变得更有勇气,更有魄力了,终于走出了一条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昆山之路”。如果说,以前的创新手笔主要在文化领域描绘,那么,如今的创新手笔已经勾画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如果说,以前的创新追求主要着眼于名列前茅,那么,如今的创新追求已经盼望能独占鳌头;如果说,以前的创新成果只需高人评点,大家首肯,那么,如今的创新成果需要没有水分的数据考核。所以,当代昆山人的创新意识更在体现捷足先登的紧迫性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后,昆山人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编织着从“苏州小七子”走向“全国数第一”的美梦。一路上坑坑洼洼、坎坎坷坷,由于都能及时出台了富有前瞻性的新措施、新办法,才使局面打开,道路铺开。回首往事,由于创新基因陪伴着每一次机遇而得到强劲培育,直至绽放鲜艳;回眸过去,由于创新基因伴随着每一段路程,全体干群风雨同舟,扬帆远航,才做出了一件件让国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来。

当有人追问昆山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可以毫不含糊地坦言:由于遗传了创新基因,才使“昆山之路”有了文化支撑,成为昆山人一路拼搏、一路追求的精神财富。昆山的城市精神为“开放、融合、创新、卓越”,就点明了必须继续“创新”的指向。在当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设热潮中,更需要创新基因的进一步勃发,这是考量昆山人能否具有继续保持领先的智慧而形成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从1500年之前改名昆山后,昆山人一直在塑造高大的形象。先人孕育了创新基因,后人放大了创新效应。过去,将一个个流光溢彩的经典文化项目记入了全国一流的档案册,令人自豪。今天,将一年年呕心沥血的率先发展数字排序在全国一流的光荣榜,令人鼓舞。一切的一切,都是创新基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还在延续,创新还在持续。如要稳坐“百强县之首”的“头一把交椅”,必须在新时代中作出新的贡献,还需呵护创新基因、培育创新基因,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强的高标准。只有这样,“昆山之路”才能永远瞩目。再看看“昆”字怎么写,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比”,就会悟出继续创新的任重道远——就是要和别人“比”出一个如“日”中天的升腾景象。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

欢迎关注“方志江苏”公众号

长期佩戴玉镯的好处

泡鱼饵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