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燕赵小刀币:揭秘古代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

02-26

燕赵小刀币:揭秘古代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

前几期介绍了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中布币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并指出我们现在所俗称的“钱”,实际上就是源自铲形的农具布币。这里将给大家介绍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中的刀币,以及管仲是如何利用刀币,帮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首霸地位的。


我们知道布币源自铲形的农具,根据首部的形态,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种,而平首布又可以细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釿布等四种类型。

那刀币源自什么?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刀币仅从形状上就可以看出来,是由实用的工具刀削演化来的。这一观点在1989年北京延庆军都山山戎部落墓地中,原始青铜刀削与尖首刀同时出土而得到证明。刀币流通使用的范围没有布币广,主要是在北方的燕、赵等国的狩猎民族和东方从事渔猎的齐国使用。这与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先民,选用铲形的农具作为货币是一个原理,在以狩猎以及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北方先民中,刀削自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生产工具,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用来交易的货币。

刀币可分为刀首、刀身、刀柄以及刀环四部分。依据形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部燕国、赵国的刀币,体型稍小,但种类较多;另一类是东部齐国的刀币,体型较大,制作精整,但数量较少。

燕国的刀币形制上大致可分针首刀、尖首刀、明刀三种类型。

针首刀(拓图)

针首刀呈弧背凹刃状,刀尖特长,且尖锐如针,故称针首刀。刀身薄而具弹性,大多都没有文字,有些则隐约现出一字,或近乎甲骨文;或者是刚从象形图案中变出未久,如鸟、鱼等。刀身长短也多不一致,一般约140-150毫米,重5-9克。这种刀币明清之前也曾发现过,因为数量少,并没有另立名目,而是与尖首刀混为一谈。1932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承德,约有百余枚。1937年、1941年又有出土,因为古代属于匈奴故地,因此有人称之为匈奴刀。1987年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尖首刀中,又发现两枚针首刀。后来又有发现,而且数量不少,其独特的形制才开始引起钱币学术界的重视,被认为是燕国刀币的一个新的种类。在辽宁、河北等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针首刀与贝币、空首布埋藏在一起。这说明针首刀约在殷商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应该是刀币的始祖。同时也说明燕国使用刀币,似乎要比齐国、赵国为早。

尖首刀(拓图)

尖首刀的形制与针首刀大致相同,由针首刀到尖首刀沿革转变的轨迹,清晰可考。针首刀的针尖部,在流通中极易折断。实践中早已开始逐渐剪短加宽,晚期的针首刀与典型的尖首刀,已经非常接近,难以分辨。尖首刀通长138-180毫米,宽18-26毫米,重14.7-16.5克,制作都很精整。主要出土于河北中部、北部及辽宁西部地区。多数有文字,并且大多数都是单字,一面或两面都有,书法介乎甲骨文与大篆之间,针首刀上的象形字已经见不到了,这说明直至春秋中叶,尖首刀还在制作流通。

明刀(拓图)

明刀是由尖首刀演变而来,形制上的变化主要是刀首较窄,刀尖较钝,刀脊弧度小。最明显的特点是钱面铸有一个“明”字,因此被称为“明刀”。“明”字书体多变,但可以肯定是同一个字的变化。关于此字的释读历来是钱币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一般仍然被称为明刀。明刀背文复杂,有一个字的,也有多字的。通长140-170毫米,宽13-22毫米,重15-18克。燕明刀以其刀身曲折的状态,可以分为圆折刀和方折刀两种。

明刀大概流通于公元前4世纪末和3世纪,正值燕国对外战争频繁之际,需要大量铸造以支持需要。因此,圆折刀有减重的现象,相差约在3克以上。这估计是在燕惠王时,一面为齐将田单所败,丢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与赵国失和,连年战争,经济困难,被迫实行货币减重的通货膨胀政策。不久便废弃了减重的圆折刀,而改铸方折刀,实行了一次币制改革。后期的方折刀有一种既窄又短,铸工草率,并且数量稀少。估计是燕王喜奔辽东后在辽地所铸。因为只偏安了四年便于公元前222年被灭亡,所以数量很少。

明刀是先秦刀币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种,据统计仅燕明刀就多达20多万枚,1965年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就出土了33315枚,另有破碎者约重数百斤。出土范围广泛,除河北外,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10个省市的60多个县区都有出土。甚至是在境外的朝鲜、日本也有发现。

赵国本是铸行布币的国家,但从战国中期开始,为了适应与邻近通行刀币的燕国、齐国的商业贸易需要也开始铸行刀币。赵国的刀币是先秦刀币中数量较少的一种,常与燕明刀或三晋布币同时出土。主要特征是刀形较直,刀背、刀刃都略带弧形,刀首或圆钝或平斜,币面铸有文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长约12.4-14毫米,宽约2毫米,重4.5-12克。刀身微曲,圆环,面文为“甘丹”或“白人”。甘丹指邯郸,是赵国的都城。白人即柏人,位于河北省隆尧县境内。刀的背部多为素面,有的纪一单字或一数目字。因为减重较为激烈,铸工有精有粗,大小也比较悬殊。“甘丹”“白人”是赵国刀币的主要种类。

赵国刀币“甘丹”(拓图)

第二种体型稍小,长约11毫米,宽约1-2毫米。面铸一“蔺”字,可能使用的是石范,制作异常精美,但是数量稀少。

另有一种“成白”刀,因为经常与“甘丹”“白人”相伴出土,因此也被归入了赵国的刀币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平山灵寿故城遗址的勘查发掘,曾经出土了大量的成白刀及其刀范,特别是1985年在5号遗址出土了用过后被遗弃的陶范及坩埚残块,证明成白刀是中山国铸造的货币,不属于赵国。这一澄清是先秦刀币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这一期讲完了燕赵两国的小刀币,下一期接着讲齐国的大刀币,看看管仲是如何利用齐国的刀币,帮助齐桓公成就春秋五霸之首霸地位的。

欢迎阅读、关注。

贵妇狗英文

卷毛猫掉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