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十年非遗传承:武夷岩茶的传奇故事

01-05

十年,在中国传统概念中是个大的时间节点。自从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作为当时唯一入选手工技艺内的制茶工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亦走过了十年的非遗路。作为那次武夷岩茶申遗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时任武夷山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的黄贤庚现在想起来还恍如梦一场。

2005年的一个清晨,武夷岩茶站在命运的跳板上

2005年7月的某个清晨,武夷山的空气中还带着前夜的凉意,黄贤庚突然接到时任武夷山市文体局张传新局长的电话,让他赶紧带上武夷岩茶相关资料参加“紧急会议”。而当黄贤庚急匆匆赶到会议室时,发现当时与武夷岩茶技艺以及文化相关的专家、领导都被“拉”了过来。

在得知这次是省文化部传达,武夷岩茶需申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这岂止紧急,简直是爆炸性的大事件!”

其实对于申遗,黄贤庚以及其他专家们也早有耳闻和考虑,但是当得到确切消息并需要立即准备相关文本时,还是不免感到担子的沉重。能否申报成功,关系着一个茶类的未来发展,在这个可能改变命运的跳板上,怎能不让人激动。

“对于申遗,武夷岩茶优势在于品种的丰富,制作技艺的复杂精深。而当时给予我们最大压力的,也是它们。” 黄贤庚说。

这短短10天,给予了武夷岩茶许多意义

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工艺……要在有限时间内准备这些文本资料,并且细腻分析与编写,不容出错也不容遗漏。

这次紧急会议成了一个“闭门会议”,所有人关在一起讨论、整理,一关就是一个星期。而在那次的整理申报中,黄贤庚由始至终对武夷岩茶的成功报以莫大的信心。因为在他看来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申报价值,至少在四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

价值之一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承前”于唐、宋、元、明历朝以来的团饼茶,晒青、蒸青等技艺程序则吸收了明代时松萝炒青绿茶的部分做法,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 制法。而“启后”是指其制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乌龙茶机械制法,如机制茶时的吹冷风和热风、静放、转摇等等,都是从手工制茶工艺延伸、发展而来的。

价值之二是技艺高超。比如光采摘上就有很多学问,不但要快,而且不能落下新梢(俗叫“滥丛”),还不能带下鱼叶、散叶、老梗等等;还有晒青时要把茶青均匀散开(民间 叫“开青”),别看这简单的描述,其实难度极高,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学会“这一手”。更别说“做青”、“烘焙”这些不但费力气,更考验经验的技艺程序了。

价值之三是手工制作出的茶品更具个性化。由于手工制作时对茶青叶的品种、所在山场、老嫩厚薄、天气的变化情况,更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作时下手轻重有别,做青焙火 时间长短恰到好处等等,茶师慎之又慎,所以每个环节不容易出毛病。揉出之茶显蜻蜓头、田螺尾;全炭火焙出之茶别具风味。

价值之四是岩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广泛传播。这种工艺的传播,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天福大师在《张天福选集》写道:“这种工艺在形成后,逐步外传。由武夷山传到建瓯、安溪各地,并传入台湾”,尔后又传到印度。

就这样,黄贤庚等人从武夷岩茶的历史、地域、工艺流程、工艺价值、保护体系以及传承人推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编写,终于在10天之内完成了文本的准备。那时的黄贤庚不会知道,这短短10天,对整个武夷岩茶未来的意义。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唯一的制茶工艺,终于众望所归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而到了2006年10月,短短5个月间,武夷岩茶的市场价值效益就增长了4个亿之多。

10年,武夷岩茶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对于黄贤庚和他所在的申报团队来说,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去找到被推选出的12位传承候选人,让他们挨个签字。

其实,在黄贤庚踏出会议室的那一刻,有的茶人甚至对此还一无所知,也不知道“非遗传承人”是什么。

苏炳溪、陈德华、叶启桐、王顺明、刘宝顺、刘峰、王国兴、吴宗燕、游玉琼、刘国英、黄圣亮、陈孝文(排名不分先后),这十二位非遗传承候选人,在半天的时间内,在申报单上一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准备完全,并立即上报到了福建省文化厅。

十年前,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大红袍”,却未必分得清肉桂、水仙、奇种。而十年后,分清品种已经不算本事,很多岩茶茶客已开始追逐不同坑、涧的岩韵。

非遗申报的成功,并不是要将武夷岩茶“封存保护”,相反这是一个推动与进步的开端。在这期间,以12位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武夷山茶人对此作出了标杆式的榜样。

十年,应有变,一棵树苗或许已能遮阴,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已长成稚童。而十年,亦不变,武夷山下,崇阳溪依旧欢脱地一路向南时涨时消,九曲溪依旧蜿于山涧,“只比八曲多一曲”。变与不变,这何尝不是武夷岩茶非遗十年来真实的写照。无论是从文化技艺的普及、现代管理的推动,还是到从业人员增加、经济效益增长……武夷岩茶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附:中国非遗年份表(2003-2014)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2月2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审批书

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全国一次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

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确定“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

2006年:4月21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生效

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计十大类,518项

9月1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07年:4月13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下卷)在北京首发

6月5日,文化部公布134个项目226名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08年:1月26日,文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51名

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510项和第一批扩展项147项

2009年:5月26日,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11名

9月30日,中国共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0月,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2012年:2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成立

12月20日,文化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498名

2013年:12月4日,珠算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非遗总数达到38项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51项和扩展项147项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

缠丝玛瑙价格

珐琅彩黄金首饰容易掉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