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明成祖战胜建文帝后,竟有后代存活!土木堡之变与此有关?

09-15

明成祖战胜建文帝后,竟有后代存活!土木堡之变与此有关?

大家都知道,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明朝曾经发生过一次内战,也就是由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所发动的靖难之役。而通过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地击败了朱元璋的长孙,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继承了明朝皇位的朱允炆,成为了明太宗(后来他的庙号被改成明成祖)。在靖难之役之后,朱允炆的结局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民间对于他的下落传说很多,以至于后世甚至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可能也是为了寻找朱允炆。而根据明朝的史料记载,朱允炆虽然在靖难之役后失踪时年龄也不大,但他当时却已经有了子嗣。那么在他失踪之后,他的子嗣又有什么遭遇?他的后代又是怎么跟土木堡之变发生了关联呢?


朱允炆的家庭

要说朱允炆能当上皇帝,其实也经历过多次波折。其实朱元璋对自己皇位的继承问题是很重视的。在公元1373年,也就是他建立明朝之后的第六年,他就颁布了《祖训录》,对自己的子孙进行训诫,其中就确定了皇位传承的原则。而在公元1395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又对《祖训录》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改名为《皇明祖训》,之后重新进行了颁布。

朱元璋对继承问题一直非常重视

而在《皇明祖训》里明确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虽然这段规定主要是指“朝廷”,也就是皇帝没有皇子的情况,但其中把皇位继承的原则也说的非常清楚了。也就是继承皇位要优先选择嫡子,也就是皇帝正妻所生的后代,而皇帝的庶子,也就是除了正妻之外的妃嫔所生的儿子,就算是长子也不能立。即使有奸臣违反规定立了庶子,庶子本人也要安守本份,自己派人给嫡子报信,然后拥立嫡子,把奸臣斩杀,之后还要遵守臣子义务,每三年朝拜已经成为了新皇帝的嫡子。

所以可以说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把庶子在任何情况下成为皇帝的法理路径给堵死了。但非常有戏剧性的是,最后他自己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违反了自己定下的规矩,立了庶出的后代为继承人。

建文帝并不是朱元璋的嫡孙

当然,看到这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说,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儿子,所以他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并没有违反《皇明祖训》的规定。但在事实上朱标虽然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可是朱允炆却并不是朱标的嫡子。朱标的嫡长子叫朱雄英,在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虽然他去世的早,但他的母亲还给朱标生了一个儿子,叫朱允熥(tēng),所以其实当时朱标还是有嫡子的。

但不知为什么,朱元璋却完全看不中自己这个仍然在世的嫡孙,所以在公元1392年朱标去世之后,立即就跳过了朱允熥,把朱标的庶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而在3年之后,朱元璋又把光禄少卿(掌管皇室膳食的官员)马全的女儿马氏册立为太孙妃,而马氏在后来给朱允炆生下了两个儿子,所以根据正史的记载,朱允炆至少是有两个儿子的。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家庭的遭遇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去世。6天之后,朱允炆正式即位成为皇帝。第二年二月,朱允炆册立马氏为皇后,而由马氏生下的长子朱文奎也很快被册立成了太子,而他当时只有两岁多。不过即使在当时,朱文奎的命运就已经发生过一次重大变故了。因为之前朱元璋虽然对朱允炆格外青睐,但他对朱允炆的嫡长子,也就是自己的曾孙朱文奎却一直有些排斥。

这是因为朱文奎出生于公元1396年11月30日,而按照当时所使用的历法,这一天是洪武二十九年十月甲寅晦(huì)日,所以朱元璋感觉他的出生日期是“日月皆终,大凶之象”,所以从他出生时起就很不喜欢他。不过在朱元璋死后,成为了皇帝的朱允炆还是按照《皇明祖训》的原则,把自己的嫡长子立为了太子。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皇帝

但在几年之后的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军队连战连胜,在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从南京北面的金川门攻入南京城。随即南京的皇宫就着起了大火。在此之后,朱允炆的下落就成为了一个谜团。不过相对来说,朱允炆的皇后马氏的下落却比较确定,也就是在大火中被烧死了。根据后来的史料《明通鉴》记载,朱棣入城之后,他的手下找到了马皇后的遗体,但朱棣却说那具遗体就是朱允炆的,还抓住遗体的手说:“痴儿,何至是!”,意思是“傻小子,何苦如此”。

而当时朱允炆5岁多的长子朱文奎的下落也和朱允炆一样,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民间的说法一般都认为他也和母亲一样在大火中被烧死了。不过这却并不意味着史书里此后再没有朱允炆后代的记载了。其实史书里对于朱允炆后代后来还有过明确的记载,而这个记载主要是关于朱允炆的另外一个嫡子朱文圭的。

朱文圭的命运转折

这个朱文圭也是朱允炆和马氏所生的孩子,他出生在公元1401年。也就是说,在朱棣的军队攻占南京之时,他才只有1岁。而也许正是因为当时他的年龄实在太小,对于父母兄长以及自己的身份都一无所知,所以朱棣对他确实展现了仁慈的一面,不但没有杀他,还让他平安地长大成人了。

朱棣没有将建文帝后代斩尽杀绝

但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虽然朱棣没有杀他,却也没有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是很快把他迁居到了明中都,也就是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的广安宫软禁了起来。所以可以说朱文圭自打记事起就处在软禁之中,而且在软禁之中度过了自己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在这个期间他一直被称为了“建庶人”。

但无论怎样,朱棣应该确实没有杀死朱文圭的意图,所以他没有像历史上很多失势皇族成员一样在青少年时代就因为各种“疾病”或者“意外”而失去生命,相反却一直活到了50多岁。所以他不但活过了朱棣的永乐朝,而且活过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两朝,一直活到了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qí)镇在位的时候。

而对明史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明英宗在位期间,明朝发生了一次重大变故,也就是土木堡之变。公元1449年,当时控制了蒙古诸部的蒙古部族瓦剌(là)在其首领也先太师的率领下对中原进行了大举入侵。而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建议下决定御驾亲征,亲率大军迎击瓦剌。但这次亲征的结果却是灾难性的,明朝大军被瓦剌大军击败,伤亡惨重,明英宗本人甚至也被也先俘虏,这也就是土木堡之变。之后也先还挟持着明英宗对北京发起了进攻。

明朝古籍所画的土木堡形势

而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北京的明廷紧急决定另立新君,立了明英宗的异母弟,也是庶出的朱祁钰为皇帝。之后朱祁钰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成功地在北京保卫战中击退了也先,稳定了明朝的局势。而在此之后,瓦剌很快主动提出要与明朝和谈,并表示愿意归还明英宗。但当时已经成为了新皇帝的朱祁钰却并不想让明英宗回去。不过当时明英宗的旧臣在朝中仍然很有影响力,所以很快鸿胪卿(掌管朝会礼节的官员)杨善变卖家产,孤身出使瓦剌,在没有征得朱祁钰同意的情况下说服也先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

但这就让朱祁钰非常不高兴,也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所以他在明英宗回来之后立即将他软禁在了位于今天北京东城区南河沿大街的崇质宫,并派锦衣卫对他进行严密监视。之后不久,朱祁钰还把原来明英宗所立的太子废掉,另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但这朱祁钰似乎也确实没有皇帝的命。他的儿子朱见济在被立为太子之后仅仅一年就死了,当时才八岁多。而朱祁钰本人不久之后也患上了重病,不能临朝。结果一些仍然忠于明英宗的大臣在公元1457年2月11日发动政变,拥立明英宗复位。这样明英宗重新成为了明朝的皇帝。

景泰帝朱祁钰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桃花石杂谈你写糊涂了吧?您这篇文章不是写得是朱允炆后代的事吗?怎么写起朱棣后代没个完了?但其实桃花石杂谈并没有离题,因为这一系列变故却阴差阳错地对当时仍然在凤阳活着的朱文圭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为明英宗在回到北京之后曾经经历了几年软禁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导致他竟然与同样被软禁的朱文圭产生了一定共鸣。在重新登基之后不久,明英宗就对大学士李贤表达了有意释放朱文圭的念头,并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而他的这番表态立即得到了李贤的高度赞赏,说“尧舜也不过如此”。结果当天明英宗就报告了太后要将朱文圭释放。

明英宗释放了朱文圭

虽然明英宗的臣子中很快就有人提出如果把建文帝的儿子放出来,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变故,但明英宗这时却显得非常大度,竟然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也就是说“如果他有天命,那就让他去做”。当然,在桃花石杂谈看来,这时的明英宗其实知道从一岁多就被软禁的朱文圭根本不可能掀起任何风浪,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想让天下人觉得皇帝软禁皇族是不对的,以此凸显之前朱祁钰软禁自己是不对的,也进而凸显自己夺回皇位的正当性。

但无论如何,朱文圭确实因此被放了出来,而且明英宗还下令在凤阳给他修建房屋,让他自由出入,而且还给他娶了妻妾,并赐给他奴婢,照顾他的生活。

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已经56岁的朱文圭面对这样的人生变故,不禁悲喜交加,对人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还能获得这种待遇。但从小就被软禁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似乎也非常不适应,史书中记载他甚至连牛马都不认识,结果反而因福致祸,不久后就死去了……

明宪宗朱见濡也曾优待过朱文圭的后代

不过朱允炆后代的故事到这里仍然没有结束,因为虽然在被释放之后不久就死了,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明英宗赐给朱文圭的妻妾似乎就已经为他生下了后代(也有观点认为之前软禁期间朱文圭就已经娶妻生子),而他的这些后代在后来仍然得到了明廷的一些优待。比如在公元1468年,当时在位的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濡(rú)还曾下令让工部给朱文圭和朱允熥的后人供给衣料,以弥补这两家人衣料的短缺。

而在明宪宗的儿子明孝宗朱祐樘(chēng)在位期间,甚至还有平民缪恭上书请他给朱文圭的后人封王,但这个提议却导致缪恭被投入监狱,最终明孝宗亲自赦免才使他逃过一劫。但这件说也说明当时朱文圭的后人可能仍然受到了明廷的一定礼遇了。而近代有说法认为,今天生活在河南省灵宝市一些姓“建”的人可能是朱文圭,也就是朱允炆的后代,而他们的“建”姓可以说源自朱允炆的“建文”年号和朱文圭的长期称号“建庶人”。而无论如何,虽然朱允炆本人最终的去向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谜团,但他有后人传世,而且在历史上也曾留下一些涟漪应该还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斗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抚顺琥珀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