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历史上的饮茶方法演变

07-12

历史上的饮茶方法演变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历代饮茶风俗各异,制茶饮茶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同时代,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饮茶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茶叶加工程度、制茶工序的繁简以及所用器具之别,可大致将历代饮茶法分为煮茶法、煎茶法、点茶法与泡茶法四种。

隋唐以前:煮茶法

茶的最早功用为药用,故最早的饮茶法与烹制中药的方法非常类似---将鲜茶叶或晒干的茶叶加水熬煮,制成汤汁饮用。这种方式原始简单,对茶叶几乎无加工,对烹煮的器具也无特殊要求,因其简便易用而长期流行于民间。

早期也有将鲜茶叶晒干碾碎,熬成羹汤食用的方法。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茶尚未发展为人们的日常饮品,而是更多的被当作药材或食物;也说明了人们起初饮茶就如同喝菜汤,并没有过多复杂的工艺以及饮用之道。

唐代:煎茶法

初唐,人们将采摘下来的鲜茶制作为茶饼储存,需要饮茶时取出,在火上炙烤至红色,再放入器皿中碾碎,用沸水烧泡,并且加入葱、姜、橘等其他辅料饮用。相较于原始的直接烹煮,这种先将茶制为茶饼,饮用时再加工的方式,不仅能使茶叶更加长久地贮存,茶汤味也不再那么苦涩和难以下咽。



中唐以后,一种更为考究的饮茶方式风靡一时,这就是唐人的“煎茶法”。以现存文献记载来看,饮茶讲究以一定方式煎煮,始于陆羽的《茶经》。煎茶法的主要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炙茶、碾罗、煮水、投茶、分茶。团饼茶经过炙、碾等工序,成细微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在于这茶汤上的沫饽。

宋代:点茶法

宋代为饮茶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点茶方式及斗茶风气的盛行,把中国饮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极致。宋人点茶在各道工序及器具的选择上相较于唐人更为严苛精致,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到市井平民,无不以点茶、斗茶为能事。

所谓“点茶”,是先将碾罗好的茶末置于茶盏,再以沸水注入,冲点而成。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还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这种饮茶法甚至发展出一系列比拼茶艺的技巧手法与评判标准,谓之“斗茶”。

元明以后:泡茶法

元代是一个过渡时期,由于蒙古人的征服与统治,饮茶文化的表现并不明显。点茶法延续的同时,以“炒青”为制茶方式的叶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了明代,中国饮茶法又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明太祖废除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禁造团茶,改茶制为芽茶,也就是叶茶,从此改变了中国人饮用末茶的习惯。

由于叶茶的制法和饮法与末茶完全不同,唐宋的饮茶风俗及相关饮茶文化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与叶茶相匹配的“泡茶法”。投茶于壶或茶碗中,加水冲泡而成。


黑檀木辟邪还是招阴

打了狂犬疫苗又被猫咬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