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扇子:隐藏在平凡中的深奥知识

11-20

扇子:隐藏在平凡中的深奥知识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扇文化,历来就有制扇王国的美称,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的演变,扇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趣的扇文化发展史

扇子在最早的时候被称为“翣”,《小雅•广服》中有“大扇谓之翣”;《周礼•巾车》中“有翣羽盖”,特指古代仪仗队中用来抵御风尘的大掌扇。

虞舜时期五明扇开始出现,“五明”即广达圣明之意,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纳贤才的主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演变成为公卿专用的一种仪仗扇,到了魏晋时更是演变成为彰显皇帝权威的皇家专有物品。

殷周时期的翟扇,是人们用雄雉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的,并在此基础上出现长柄的“雉扇”作为一种仪仗物,由持者高擎这为帝王遮尘蔽日,是帝王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隋唐时期的执扇,是以竹木为骨架,用薄质丝绸,素绢绷制而成。执扇又称宫扇,合欢扇,又是也称作团扇。颜色多为白色,泥金或瓷青色,形状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葵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由于执扇形状各异,做工精致,常为闺阁侍女所喜爱,且具备了寄托情感和愁思的象征意义。

唐代刘禹锡的《相和歌辞•团扇郎》写道“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借扇咏人,刻画出少女对情郎依依的思念之情。

宋元时期,折扇开始流行,由于其开合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常被文人雅士用来挥毫泼墨,抒发情怀。社会上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甚至还专门出现了专画扇面的字铺,促使中国制扇工业迅速发展。

明清以后民间制作的扇子品种更加丰富,加工工艺也更加精巧,折扇进入全盛时期,折扇常被皇帝作为赏赐,送给嫔妃和亲信臣僚,皇室及文人画家对折扇的喜爱,使折扇成为一种实用且高雅的艺术品。

精湛的折扇技艺

中国传统折扇的构成,大概可以分为大骨,小骨,头、扇钉、沿边等几个部分,并附以扇坠、扇架、扇箍、扇套、扇盒等,附属品之多,彰显出古人对折扇的喜爱和尊重。

扇面是清风徐来的主要载体

为了使持扇者在感受丝丝凉意的同时不失文雅,我国古代制扇师傅们在有限的条件下,仅凭手上的感觉以及多年的制扇经验,制造出一幅幅精品折扇。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规整,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而规整恰恰是最难的,首先是折好后上顶为标准方形,端端正正,沿边和每一折棱边都要整齐划一;其次是开合自然,硬度,厚度,韧度,光洁度平和适中,符合人意;再次是胶矾石蜡等工艺处理,不偏不倚,不滑不滞恰到好处。达到这三点要求的扇面才是合格的扇面。

就材质来讲,纸扇面占有折扇扇面的绝大部分,其中包括宣纸,牛皮纸,漆纸等一般材质,也有高纯度桑蚕丝缎面合成的纸张等特殊材。除此之外,也有绢、丝绸、棉布等其他材质。

就工艺而言,纸上面分为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两类,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色扇面最讲究最复杂,也最受人欢迎,

金扇面的制作工艺

就金扇面而言,就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等不同的制作技术,当中的制作手法也各不相同,其中泥金在我国唐代开元、天宝时期就已被使用。

泥金的制作工艺是从金箔开始,首先要把黄金打成金箔,金箔要薄要烂,这样制出的泥金才够细腻。根据《芥子园画传》的记载,民间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入碟中,用第2指团团磨拓而成。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他涂饰在白扇面上,便可制成泥金扇面。而屑金、洒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仅是工艺上的不同。虽然大概的技术就是如此,但具体的制作工艺却各有特色。

扇骨在用材上特别讲究,竹木牙角均可使用

折扇的扇骨如同两扇门,最早进入人们的视线,也受到人们的观赏和品评,折扇两端的两片扇骨为大骨,大骨间的的若干骨为小骨,大骨和小骨的数目之和就是折扇的档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折扇档数不等。其中16档扇骨是清代至民国年间最流行的一种规格,尺寸适中,开度完美且使用舒适,流行百年而不衰。

从古到今,扇骨在用材上特别讲究,几乎囊括了“竹木牙角”在内的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所有真材奇料,竹子作为扇骨的首选之材,扇骨涉及到竹子的种类很多,有许多名贵的品种,比如湘妃竹,梅鹿竹等等。其中名贵的木材也是制作扇骨的重要材料,上好的木质扇骨,其观赏价值,收藏价值也是很高的,比如紫檀木,乌木,檀香木等等。

除了上面的扇面,扇骨以外,折扇的扇头、扇钉、扇坠也颇多讲究。

制作精美的折扇,少不了对扇头、扇钉、扇坠的考究

扇头的造型在折扇中是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制扇师傅们在方寸之地不断想象,不断创新。进而衍生出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扇头演化史。

小小的扇钉对一柄精骨名画扇至为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扇钉主要分为牛角钉,铜钉,银泡钉三种,其中牛角钉最为常用,其材质坚硬且有韧性,耐磨耐用,不伤扇骨。

扇坠是悬挂于折扇扇头下方的装饰物,一般是用玉石,珊瑚,玛瑙,象牙等雕成,扇坠很小巧,几乎每一个扇坠,长不过寸许,重不过四钱,以便在制扇下悬挂和随身携带,由于扇坠小巧,雕刻难度比较大,但雕刻的都是很精致,且所雕刻的图案均为吉祥图案,大多和持扇人的爱好有关系。

在清代,在纸扇扇加扇坠即可以作为一种装饰,还可以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高贵,扇坠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玉雕福禄封侯扇坠,图案是一个猴子趴在一个硕大的葫芦上,由于葫芦的发音接近福禄,猴与侯同音故名福禄封侯,又如珊瑚雕寿星扇坠,以红珊瑚雕刻而成是一位阔额长须眉开眼笑,和蔼慈祥的寿星形象,寓意长寿和吉祥。

折扇文化的精深博大

扇面画是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

扇面画是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做扇,为了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称为扇面,由于折扇是文人雅士所喜爱,因此小小的扇面催生了许多著名的扇面书画大家,

扇面作为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呈现半圆弧形,因而他的构图别具一格,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歌词赋等书法,都可以创造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复杂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书画开辟了崭新的绘画模式。

从清代起,许多书画家在扇面构图上刻意创新,尤以山水画的构图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地平线,而扇面却是上宽下窄,且呈半圆形状,为了使构图合理,景物自然,创作者们相继创立了满幅构图,边角构图和一河两岸构图的三种新章法,这三种构成形式为后来扇面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篇章。许多画家创作了大量构图精妙,题材新颖,气势磅礴,风光秀丽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历代藏家青睐。

扇骨的雕刻技术巧夺天工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丰富,形制古朴优美,用材奇珍异宝,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扇骨长不盈尺,宽仅寸内,经巧妙构思和精雕细琢,营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造型,

尤其是扇骨的雕刻技术是在近三毫米的厚度作业完成的,难度系数非常大,扇骨上所刻的山水人物实际上是一幅缩小了的山水画,充分展示了雕刻艺人精湛的雕刻技巧。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指在扇骨上雕刻成各种阴阳文字,山水人物,花卉,禽兽等图案,扇骨雕刻属于雕刻中的平面雕刻,可分为阴刻和阳刻,一般而言阴刻更讲究刀法,贵在用刀如笔,阳刻更注重布局构图和造型。扇骨中的竹木牙角都可施刀雕刻,但要在其上表现雕刻的综合完善艺术,则非竹刻扇骨莫属。竹刻扇骨历史悠久,据传唐宋时期竹刻就已经很精致,明代以来,擅刻扇骨的竹刻名家已不乏其人,明嘉靖到乾隆年间,竹刻艺术发展在江南一度达到顶峰,形成嘉定、金陵两个中心。

阴刻指在竹材上留下凹进去的划痕,又分浅刻和深刻,其中浅刻的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毛雕是浅刻中的一种,也是竹刻工艺中难度最高的工艺,既要展示出雕刻的清晰,又要显示雕刻的功力,民国后基本已经失传。

深刻是阴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一般为树木、山石、人物,刀法犀利,笔锋毕现。

阳刻指在竹木上留下凸起的形状,大致可分为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透雕等三类,其中留青又叫皮雕,是利用竹子表面的青筠颜色与竹肌颜色形成差异,从而形成竹刻中一个新的品类。

在经济社会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往往彰显于其所拥有附属品的数量和质量,物件亦是如此,正如自古君王爱美人,于是美女就有了种类繁多的头饰,首饰,华美衣衫。文人雅士爱折扇,也为折扇配备了多种附属品,以充分显示折扇的流韵之美,以及古人对折扇的重视保护程度。这其中,那一枚枚材质各异,做工精美,小巧精致,寓意吉祥的扇坠,就是古人对折扇喜爱之极的写照。

扇形与建筑关系紧密,相互借鉴

在中国,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被称作扇形,据说当初这种数学图形传入我国时,由于古人深爱折扇,于是就自然而然的把这个图像命名为扇形,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就是典型的扇形亭子,

与谁同坐轩是苏州园林,拙政园中的一亭,筑于西南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青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优美。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呈扇面状,小巧精雅,别致一格,故又称作扇亭。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出自杜甫的诗句,意为美好的江山正等着人们再度登临,花柳无私的展现出它的色彩风姿,这里唤起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而召唤人们去尽情的捕捉自然美欣赏自然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中国园林引得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风景和美固然是其原因,但主要的是还在于中国园林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这些以“扇”为主题的建筑都体现着中国深厚的文化。人们常说折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些历史悠久的扇形建筑中可以想象的到,“扇”已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凝成一股强劲的文化力量。

绿松石多少钱一克2023

钓鱼调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