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孙增涛:90后青年展现硬核技艺

08-28

孙增涛:90后青年展现硬核技艺

孙增涛正在认真雕刻作品

作品《十八罗汉尊者》

作品《盛世太平——提梁瓶》

作品《唐瑞献龙》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刻刀游走,碎屑落案,不经意间,《十八罗汉尊者》中的各个罗汉的面容神态就从小桃核中跳脱出来……8月16日,在木雨核雕艺术工作室,“90后”核雕艺人孙增涛端坐在雕刻案前,手握刻刀,在鸡蛋大小的桃核上细细地剔、轻轻地刻。

走进木雨核雕艺术工作室,看似凌乱却有序的桌上摆放着孙增涛核雕用的工具,以及他精挑细选的风干桃核、果核、磨板、上色粉等。平时,孙增涛就坐在桌前一手托着桃核,一手执着刻刀,一铲一刻,在方寸之间勾勒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进行不同方向的雕刻时,需要不同的刻刀,每一刀都必须精准合适。”孙增涛说,每枚桃核表面纹理、孔洞不同,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雕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的琢磨,年复一年的积累,用心经营、用情沉淀,才有了这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核雕大师田洪波。那时候,我看到他核雕雕得很漂亮,再加上我从小就喜欢雕刻,觉得这个很神奇,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拜了田洪波为师,专心学习核雕。”孙增涛告诉记者。

核雕这门技艺虽小,但蕴藏“大乾坤”,在一枚桃核上刻出大千世界,难度可以想象。初学核雕时,田洪波让其从最基础的铲工开始做起,当时,他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无味。“每当我想投机取巧时,师傅就告诉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干。”回忆起学习核雕的过程,孙增涛依旧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样的坚持,小小的桃核在孙增涛的手中一点一点成型,轮廓越来越清晰。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为了提升雕刻水平,我不断地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等技艺,博采众长,汇集一身。完成一件核雕作品需经过选料、雕刻、打磨、抛光等环节。”孙增涛说,“核雕是‘毫厘功夫’,大不盈寸,指掌之间,心、手、刀须一致,稍有差池,作品无法补救。”

将一枚桃核变成一件艺术品,简单的核雕孙增涛要花三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复杂的核雕则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他深谙“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孙增涛的代表作之一《盛世太平—提梁瓶》整体采用桃核镂空圆雕技法,参照日照莒文化、太阳文化、姜太公历史典故设计;正面刻有“太公垂钓”典故,反面刻有“文王求贤”典故,链扣、瓶盖、瓶体为一体雕刻,可活动自如。放大镜下《盛世太平—提梁瓶》中的人物神情状态和细微的表情变化清晰可见,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件作品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创作,虽然桃核都很小,但都是从成千上百枚桃核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我不能辜负它们。”孙增涛放下手中的刻刀,将木屑一点点清理干净。

“核雕是民间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孙增涛喜欢核雕,致力做一个弘扬和传承核雕艺术的手艺人。在孙增涛看来,尽管现在机器能够加快雕刻作品的速度,但是机器做的东西没有手工雕的那么有韵味。“手工雕刻出来的更有收藏价值,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不是机器加工可比的。”孙增涛说,因此他坚持一刀一刀地手工去刻。在他眼中,手工艺术品是稀缺性的,它是有温度、有灵魂的,与冰冷的机器完成的作品是两个概念。

除雕刻定制作品,孙增涛还尝试创作新的作品。他借助直播平台,推出教学视频,并附有雕刻解说,邀请核雕爱好者体验核雕。“希望通过年轻人的思路和视野,让核雕焕发新的生命。”孙增涛说。

孙增涛深知在核雕上的付出是多么辛苦,他也知道收获后的喜悦。他表示,未来要把核雕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也能够在核雕艺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解友财 摄影报道)

泰山玉石图片

波斯猫的图片大全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