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隆冬品茶:一块饼茶的诱惑

01-08

隆冬品茶:一块饼茶的诱惑

撰文:龚雪

紧缩着脖子穿过萧瑟的寒风,踏入温暖如春的屋内后,在炉火旁用茶刀撬开一款饼茶,顺手投入茶壶里,随着水蒸气慢慢蒸腾,茶香也逐渐在室内弥散开来。茶汤煮好,热热的喝下两杯,寒气瞬间从体内消散而去,每个毛孔都得到了舒展。喝罢,再把尚有余温的茶杯握在手中轻轻揉搓,感受茶汤残留的暖意,一天的疲惫也便随之而去了。

图片拍摄:郭俊

在散茶是绝对主角的今天,饼茶作为紧压茶中的一种形态,主要是在黑茶、白茶等一些宜存放的茶类上见到。可曾经,饼茶可是一度称霸茶届,精品辈出的存在。

图片拍摄:郭俊

茶在为人使用之初,主要是用作药用和食用,而后才逐渐开始饮用,并随着饮茶的不断普及,出现了茶叶的加工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茶类。有学者考证推测,在初唐之前,人们的制茶和饮茶都较为粗放,或直接用茶树鲜叶烹煮而饮,或烹煮经过日晒、烘干的茶树鲜叶而饮。在晚唐诗人皮日休的眼中,这种“浑以烹之”的“喝茶”,和喝蔬菜汤没有区别——“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茶中杂咏》序记)。那个时候,茶没有特定的加工工艺和饮用方式,也更没有散茶、饼茶之说了。

中唐之后,茶逐渐盛行起来,茶叶的加工方式也逐渐出现形成。在陆羽《茶经》中记载,饼茶已有比较成熟的制造工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在晴好的天气采摘茶叶,放进甑釜中蒸制,再把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拍之成团饼,最后把一个个茶饼穿成串焙火烘干。茶叶制作成了饼,便于运输和储存了,茶叶的风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烹茶、饮茶有了与饼茶相匹配的器皿和方式。

到了宋代,饼茶的质量又比唐代提高了许多,甚至有的饼茶已精致到如艺术品的程度。宋代制作的饼茶仍沿用唐代人的蒸青方式,但却在唐代茶饼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多了一道压制的工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去除茶叶的苦涩味,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还特别做了详细说明。

宋代大量茶事史料中都记载了建安茶,当时的建安茶品质佳,深受帝胄们的喜爱。建安不但是宋代所盛行的斗茶之风的发源地,精美至极的龙、凤团茶也产自建安。建安饼茶的产地,主要在北苑一带,因此建安茶也被叫做北苑茶。北苑茶一度是宋代皇家的专享,龙凤团茶便是为了彰显皇家的尊贵,特别制作的用以同一般人饮用的茶相区别的精品。熊蕃在其《宣和北苑贡茶录》序中便有记载:“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到了宋仁宗时期,北苑龙凤茶的加工制作技艺又有提高。《茶录》的作者蔡襄在建安为官时,主持兼制的“小龙团”茶,外观更加精美,品质也更加上乘。欧阳修在《龙茶录后续》中这样记载“小龙团”的珍贵:宋仁宗很看重“小龙团”茶,只有在朝廷举行祭祀大典时,一些宠臣才能有幸的被“共赐一饼”。而据说欧阳修在他长达二十年的朝廷生涯里,也只得到过一次赏赐。而那一饼茶被当做了传家宝一般珍藏,只有重要的场合,才拿出来给大家传而观之。在“小龙团”之上,还有如“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可谓穷奢极侈的珍品。

图片拍摄:郭俊

饼茶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保存和运输的方便,同时可以提升饮用时的风味,后来逐渐成为处处彰显皇家气度的奢侈品,而脱离了茶作为一种植物性饮料的自然属性。于是,在朱元璋这个草根起家的皇帝面前,饼茶便失去了它的舞台,茶也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至今。

盛极一时的茶饼逐渐退出了主流地位,但当年的茶饼却有力地推动了茶叶加工、茶具、烹茶饮茶、茶文化等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的发展,甚至推动了绘画、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如今,当我们撬开一块茶饼享用时,会更觉得在其风味的背后,多了一份厚重吗?

宠物兔子怎么养成活率高一点

月光鱼生小鱼前兆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