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中国书法史的年份是如何确定的?一篇详解。

02-17

中国书法史的年份是如何确定的?一篇详解。

【千千千里马原创-书法-历史】中国书法史应该有将近两千年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从传统的“书法”这个概念来说,书法主要指楷书、行书和草书。

但是,中国的文字书法史却要比书写“书法史”更早。

小篆“法”的写法。

到底早到什么时代?是甲骨文时代吗?

甲骨文中“法”字的写法。

我们认为,不是。甚至,中国传统书法史都没有甲骨文这种书法概念呢!

书法史是与书法欣赏和应用共同相伴成长的。

甲骨文时代的“书法”,基本还不存在“欣赏”书法的文化,因为基本上没有认识文字的人。

大篆金文时代,也没有多少人认识文字。

春秋时代秦国的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代,是文字发展的一个高峰时代,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战国时代,文字已经普及到平民阶层了,所以,书法也就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是,春秋战国时代,还没有上升到,欣赏书法的程度。

只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开始有了书法欣赏。

因为,从秦始皇时代开始,中国有两种“书法”都要学习,一种是国家规范的“小篆”,一种是大家都在使用的隶书。

秦代的小篆。

大家学习的是官方规范书法小篆,而实际上使用的却是隶书。

这就是书法双轨制的形成。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已经存在“书法的双轨制”,为什么不是书法历史开始的时代?

因为所谓的官方规范还处于不是很规范的状态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开启了中国书法的历史。

战国时代楚国的隶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秦始皇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字是比较混乱的,原来的六国,各有各的书写风格,但是,规范的字,仍然是篆书,这种篆书,也叫大篆,是有于别于我们后来发现的甲骨文的周代文字体系。

但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长达400多年的诸侯独立,各国的文字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不少字已经与原来的西周文字差别很大。

汉代的隶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面临着文字统一问题,所以,颁布命令,由丞相李斯主持了对国家规范文字的9统一书写。

为了区别古文字,就把秦代的文字叫做“小篆”,因为,秦始皇统一的文字,仍然是以周朝的篆书为基础,这也是六国共同的基础。

不过,篆书发展到战国时代,由于文字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书写汉字在基层就出现了书写符号化的倾向,这就是“隶书”。

隶书是古代记事官“佐史”的速写符号,由于比规范的篆书学起来更快捷方便,所以,在社会底层非常受欢迎。

三国时代东吴的楷书。

到秦始皇时代,隶书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底层。

所以,后来有一个传说,说历史上秦始皇时代一个叫程邈的人发明的。这个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但是,大体上说,秦始皇时代有了广泛使用隶书的群体,这个已经可以得到考古证明的。

比如湖南里耶发现的秦简,就是用隶书字体写的。

所以,秦代是我国书法历史的开端。

曹魏钟繇的楷书。

由于秦代出现了广泛使用隶书的事实,那么,实际上从秦代开始,中国的书法,也第一次出现了两种书写字体的时代。

同时,也产生了汉字不断演变的历史。

如果从李斯开启了书法的全民规范性,那么,书法教育也就有了依据。

虽然秦代有隶书,但是,篆书仍然是国家规定的官方汉字,隶书是一种辅助性的汉字。

隶书发展到汉代完全成熟,甚至进入官方的文献书写,东汉时代达到隶书的顶峰,基本取代了篆书的实用地位。

隶书的出现书法史上称之为“隶变”。

东汉隶书《乙瑛碑》。

东汉末年,产生草书书法家张芝曹魏时代产生了楷书书法家钟繇。

东晋王羲之总结和改革了张芝、钟繇的书法成就,创造了完美成熟的楷书、行书、草书一体的书写体系。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继承和发展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体系,影响了中国书法一千多年。

启功先生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

唐代以后,可以说,有不少书法艺术家,例如宋代的苏轼、米芾、黄庭坚等,都对后世影响不小。

但是,真正在书法史上有贡献的书法家。主要在汉字演变的主要时刻。

例如大篆变小篆的李斯。隶书的出现,具体的人物,不是很清楚,但是,汉末的蔡邕,应该是有很大贡献的隶书大师。

草书的出现以后,张芝对书法的超快速书写有巨大贡献。

魏晋之交的钟繇对形成楷书有巨大贡献。然后就是王羲之了。

在然后就是唐代的大师。

除了唐代和宋代。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对书法的贡献也非常大。

他不但明确提出恢复魏晋传统,而且对楷书也从唐代的严谨,向自由迈进了一大步。

从传统的“书法”这个概念来说,书法主要指楷书、行书和草书。

从书法史来说我们应该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开始。以前,的只能说是文字历史而不是书法历史。

从秦始皇楷书中国书法史,还有一个原因。

中国传统的书法,从字体来说,有真、草、隶、篆四大书法字体。其中的篆书,也主要是“小篆”,大篆是很少使用的。

这里特别一提的是,小篆这种字体,虽然在秦代没有普及,但是汉代继承了小篆,以至于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的“字”,不是大篆,也不是甲骨文,而是小篆,这就对小篆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广作用,写“篆书”都是小篆。

至于清代大兴金石学之风,又对大篆有一定复兴,那事另一回事。

铜元回收价格2023

康有为书法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