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鉴赏网

写意人物画的魅力与技巧

06-27

写意人物画的魅力与技巧

艺术家简历

马畅,1970年出生于贵阳,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结业于文化部首届全国画院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国家二级美术师,先后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画院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创作室主任。











迷茫160X80cm

听音140X70cm

小睡180X96cm


写意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较之山水画、花鸟画在给予画家的自由度上空间更小也更具难度,因其必须将对人物造型的要求作为前提。人物画难,写意人物画更难。当代写意人物画家较之工笔画家人数不多。如果从真正意义上讲,即使是写意人物画家,当审视其作品时,也通常会显露出一些显著的欠缺,比如对于人物画造型把握缺乏深度的表达,只因其必须紧密地与操控人物结构及形体的各种变化能力结合在一起,甚至要求画家必须拥有坚实的写实绘画造型能力;或是对“形”“神”“意”之间关系缺乏深度认知,将“意”的传达,浅显地阐释为“形”的畸变;再或对“写”与“形”关系的评判,使更多画家停留在“描”的层面;更有对“书”与“画”双重积累的缺失,使笔性的调理与笔法的养成先天不足。这些情形引出了诸多问题,“写意”作为中国本民族绘画的特质语言,倘若你早年未能花大量的岁月用于功夫的“积累”,为自己艺术的未来做足准备,在今天倥偬的生计环境下,有些欠缺已是很难得以弥补,即一种在精神与物化两个层面上表达能力的双重缺憾,实际已使不少写意人物画家站到了写意人物画的门槛之外。


画家朋友90X70cm

鸭舌帽老人140X70cm

彝族汉子90X70cm


写意人物画,一直以来属于那类已经为数不多的依然坚守着中国写意精神的画学门类,显然在今天这样的坚守弥足珍贵。我们与其说今天新一代的中国画从事者看似对“写意”的价值已不屑倾重,倒不如说对于中国画本体的认知因环境与教育先天不足而成为这一代人普遍的问题症结。研习写意人物画需要经年累月、勤学不辍,不仅于笔墨技巧、人物造型,还要对中国书画、文史文论、中西美术比较与美学等领域有大量积累,更要行万里路、浸迹生活,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积淀能力、积蓄“内功”,才能打开局面学而有所成。


老张头160X80cm

楼下老太160X80cm

老人肖像160X80cm


人物画虽以人物为主,却还需涉猎其他广泛的内容与元素,山川、草木、器物,无不是人物画的重要辅助元素,这样的涉猎显示着一种复杂多重的造型操控,这样的作品仅以其内容广度便需要过人的实力。就内容而言,无论古今、无论长幼、无论市井男女、无论智士哲人均可信手拈来,跃然纸面。肖像类写意人物画的探索与挖掘,除了自身对写意人物画的理解之外,更是对中国画时代性问题的阐释。在今天的中国画中仍然讲求内在的学理遵循是难的,而重学理又倾重当下、讲述时代,推动中国画的实质性发展更为不易,它不只是一种艺术态度,更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太多的画家一味止步于前人或前辈创下的某种图式,不断重复并看起来“技艺娴熟”,艺术表现则由惯性走向惰性,其价值从平庸走向意义迷失;要么则勇于表现现实却又知难于中国画特有的内质要求而不得不进行廉价的语汇置换。肖像人物画的大写意实践,恰恰是在中国画学理探究与时代讲述双向的纵深推进,而看似不变的学理内核与全新的母题拓展所达成的新境,正是中国画探索上的宝贵之处,进一步关注作品中的具体表达更富价值。需善于把控人物“形”“神”间那一最美妙的契合点,使“意象”的传达得到最好的层面。因此表现画中人物那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形与内形的凝练,一种因“神”生“形”的中国式审美表达,这种表达与对存在于当下的鲜活生命的那种感知相交互,形成全新的写意人物视像,人物刻画既入木三分又不泥客观。同时在绘画实现的全过程中,更有效地驾驭了“形”与“写”的复杂纠葛,不囿于“形”,不疏于“写”,无“神”不可生“形”,使“形”通过“写”的过程而凸显价值。“形”与“写”是一种永恒的郁结,强化“写”易失于“形”,注重“形” ,“写”将退变。“形”的功能性与“写”的非功能性的契合点成为画家追寻的一种宝贵的“判断”。此外,何为“写”又是画家必须析离的再一层问题。可以说不能精于书法,便很难理解“写”的涵义,因而“以书入画”看似最为人们乐道,又总是被认知为将书法的某种笔划在画法中的简单“挪移”。而“写”的真正意义以及强调“以书入画”不是“挪移”,却是讲求“像书法方式那样去画”,是以“书理”入画理,“书画齐理”。二者有着共同的笔法原则,用笔过程分明;全其“形”但又近乎与“形”无关且完全独立于“形”外之笔,并自成体系。完整的笔法单元和相钩连的笔墨线迹的灿然生发,它合于笔法而又自在地表达:提按、使转、中侧、疾迟、畅涩、聚散、顺逆……直至通篇章法,如果将其视为作品本身仿佛也全然成立,而个中之妙在于当一切结束,一个富于生机的物像造型能从纷繁的律动中逃逸出来,为观者感知。如此,画中笔意未尽,款识题跋顺势生成,直至尽其势。正是这诸多向度的营造让作品魅力呈现,与其说是有感于画中的物像,不如说更多是感受到了那种独立于“形”之外的笔墨“激流”。正是这种笔“显”而形“隐”,先感于“笔”后辨于“形”的由外而内的审美路径,形成了写意人物画艺术迂回厚味的审美意蕴。

/ 马畅

记者/杨贵明

编辑/王雯佳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比熊图片高清

宠物医院在线咨询微信